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春秋大领主 > 第804章:函谷关前

第804章:函谷关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么搞不但是一种仪式,还是将确认盟友的关系昭告四方,形成一种人尽皆知的共识。

缺了那么一道“手续”,有私下的共识是一回事,遇到事了要不要友善互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范国一直觉得汉国应该支援自己,先不问凭什么这一点,认真来说就是属于一种“一头热”了。

他们向后退了七里才停下来。

为什么要退那么远?还不是关城之外的地形太复杂,无法容纳一两万人安营扎寨。

手下各种就地取材搭建营寨,三位君王则是爬上了就近的小山。

他们注视着西面的关隘,一眼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条狭长的通道,并且通道里面的地表植物被清理干净,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地表坑坑洼洼也就不说了,各种怪石和水池还到处都是。

狭长的过道约有七里,最多能够容纳不超过一万人,再一多就是该人挤人的状态。

韩起很关注函谷关的修建,十分清楚这座关隘建成之后,不打破这座关隘想向西的难度。

只是吧,韩起着实有点不能理解汉国为什么要修建这座关隘,它并不是在汉国的边疆区域,起不到边防作用。

要说保证汉国的关中汉地安全性?只要前面不是一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沦陷,以汉国的动员能力和军队战斗力,韩起真的想不出谁能一下子让汉国失去半壁江山。

“关城高约十丈,另有‘汉楼’,顶约十六丈?”士匄看得眯起了眼。

现在的一丈约是一点六米,那么就是连带城楼算进去,函谷关建筑物的最高超过二十五米。

两边的山体陡峭,高度不是绝高,大多数山体的高度超过一百七十米,函谷关的最高位置仅是二十五米,以人力建造来说挺高,跟山体高度比起来则不算什么。

士匄口中的“汉楼”就是城楼,而函谷关的城楼三层,城墙高度就是十六米左右。

“此处雄关,汉国六年筑成?”中行吴并不是感到难以置信,是在思考吕武怎么建国之后就开始修建关隘。

没有将“老巢”赠送出去之前,韩氏的封地就在附近,要说三人之中谁最关注函谷关的修建,自然是韩起无疑了。

韩起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看起来函谷关好像是修成了,实际上函谷关并不止眼前所看到的关城以及前方建筑群,没有将周边山体的一些防御设施算进去,不算是完整的函谷关。

完整的函谷关包括一座主关隘,还有其它位置卡住谷口的四处小关隘,另外就是山上的屯兵堡垒,以及战时布置的各种床弩、投石车等大型军事器械,更不用说招之则来的众多弓弩手了。

真的有敌军来攻打函谷关,主要入关谷地也就能容纳一万多人,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脚下,两侧山体之上绝对会有远程武器覆盖。

韩起稍微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浑身控制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心想:“想要攻破函谷关?要死掉多少人才能将守军的箭矢消耗完啊!”

不知道士匄和中行吴有什么想法?他们遥望函谷关的脸色明显就不对劲。

“汉王为何修建此关?”士匄本以为范氏修建虎牢关就够牛逼,跟函谷关一比,虎牢关有点不够看了。

中行吴看上去有些失神。

这几个晋国的卿位家族分别建国之后,不止汉国在修建关隘,范国、荀国和最晚建国的韩国,其实也都分别挑选有利地形加强关隘或修建新的关隘。

范国先修了虎牢关,后来跟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战事陷入不利,有了加强虎牢关防御设施的动作。

士匄这么干是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也就是一旦从郑国那里夺来的城邑失去,范氏好歹能凭借虎牢关挡住敌军,保住从晋国分食而来的城邑。

荀国则是在“壶口”那边修建关隘。他们选择“壶口”修关再合适不过了,一旦守住“壶口”就能挡住西边的来犯之敌,敌军不走“壶口”则是要绕上一两千里路。

韩氏立国的时间最晚,他们却是修建关隘最多的诸侯国。

原先的晋国是四面环山的地形,玩取而代之的韩氏,他们军队的战斗力不比几个老大哥,要是再不懂利用山川地势的优势就傻了。

对于韩国来说,非常要命的地方在于两个方向的山川地利全面被汉国占去了。

哪两个方向?

第一个就是“新田”的东北方向,那边的出入口属于汉国,不但卡死了韩国的可扩张方向,只要汉国愿意还能一调动河东郡大军就能在半个月内兵逼“新田”的城下。

另一个方向就是西边。这个方向还是韩氏自己将地盘拱手相让,搞得“新田”东北边至少还有一个占地很广的“贾”作为缓冲区,汉国想从西边兵逼“新田”,从跨过边境线到抵达“新田”,花费的时间都不用超过三天。

韩起一直想着要迁都,思来又想去没找到什么好位置,愁得都要满头白发了。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韩起近期一直在想这个。

没有疑问,韩国的诞生不论还是在当前,还是到了以后,一个篡国绝对是跑不了的。

当前韩国的风评很烂,偏偏韩国从军事实力上也有点弱,要不然挨了骂揍回去也就是了。

韩起成了一国之君,看待事务的思维有了变化,尤其是当前天下局势一再动荡,产生了一丝丝的觉悟。

“我闻陈、蔡皆已不存?”中行吴率先打破安静。

士匄说道:“暴楚灭人国、绝其嗣。”

啊?

陈国和蔡国不是跟在楚国这位老大哥后面找范国的不痛快吗?怎么说没就没了,还是被老大哥给吞啦。

士匄又说道:“不独陈、蔡,沈亦亡也。”

范国有想过趁机会反攻,没想到陈国、蔡国、沈国等等诸侯国一点水花都没有冒起来,使得范国的反攻没开始就结束,并且还使得范国要为自己的生存感到担惊受怕。

现场又安静下来。

好吧,楚国不愧是春秋战国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他们这么干其实也就向诸侯讲透一个事实:灭人国,互兼并,朝夕不保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