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的时候,程家在玉溪镇最有头有脸的人程建林到了。程建林是上一届玉溪镇的镇委书记,玉溪镇的开发,他算得上是头位功臣。
戴淑芬很郑重地接待了他,把他迎到屋里坐,喊了园园,让她泡杯茶过来。有人找戴淑芬问事,她便走开了。没一会儿园园端着茶过来,叫了声:“建林叔公。”
程建林看着园园问:“你是……园园?”
“嗯。”
“都长这么大了啊。”程建林退休后很少出门,加上园园一直在外地上学。他上一回见到园园,还是在她父亲的葬礼上。没想到这孩子竟还记得他。
“叔公身体可好?”
“嗯,好。”
闲聊之间,程建林得知园园已经毕业,便问起了她的工作。园园说自己在一家杂志社工作,还说到这份工作是程胜华介绍的。按辈分,程胜华是程建林的侄子辈。程建林提起程胜华,倒是一脸的荣耀。当年程白的太公程谦是公主村出去的,程谦医术精湛,在清末曾入宫做过御医。在任御医期间,还得过光绪帝钦赐的“功同良相”匾额一块。所谓“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光绪帝的这块御赐金匾,使得程胜华家在文人辈出的玉溪镇也算是一枝独秀。
而园园对于自己五百年前跟程白也算是一家这点,以前是沾沾自喜,现在是感慨良多。
“听说胜华的儿子现在也做了医生?”
“嗯。不过他学的是西医。”
程建林上了年纪,一聊起来就停不下来。园园开始也随着他聊,说着说着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叔公,我家以前有个祖传的瓷瓶,它后来不见了,这事您知道吧?”
“自然知道。”
“我奶奶说,是因为我是女孩子,没法延续程家的香火,使得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没有办法再传下去,所以祖先把它收回去了……”园园说着,看向程建林,“您也这么认为吗?”
“丫头,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这样的问题,还用得着问我吗?”程建林语气慈祥道,“多半是被人给偷了去,怎么说,它也算是宋朝的古董。虽然不见了很可惜,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责任归在你这个小丫头身上。你奶奶是犯糊涂了。”
听程建林这么说,园园只觉心里一松,又问:“建林叔公,那您知道,这个瓷瓶,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如果没点翻空出奇的寓意,也不会被当成传家宝世代供着吧,以至于在她出生没多久失踪后,奶奶那样耿耿于怀。
“我对瓷器也不了解,据说它是个玉壶春瓶……”程建林想了想说,“好像是有祖训,瓶子由你们家这一支保管。”
“哦,祖训啊,都没听说过……”
“这些陈年旧事,今朝知道的人不多了,我也是听我的太公讲的。”
园园还想问,这时戴淑芬走了过来,她看到园园和程建林在聊天,先是一愣,而后便说了园园一句:“小孩子不懂事,别烦你叔公。”
程建林倒是不以为意,对戴淑芬说:“我挺喜欢园园的,我们聊得也很开心。你不要说她。”
戴淑芬看程建林确实没有不耐烦,点了下头,对程建林恭敬道:“建林叔,丧事结束后,我想去庙里,在地藏殿立个往生功德牌位给妈。”
“嗯,挺好的。”程建林颔首,“镇上的崇福寺不错。你妈生前总去,老方丈也认得她,一切都方便。”
这天下午,程胜华也过来了,帮忙做了不少常规的葬礼事宜。
而这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园园觉得自己可能在火葬场那边吹了半天冷气,然后出来又是九蒸三熯,加上昨晚没睡好,一番折腾下来,本只是有点头痛,现在却喉咙也痛,鼻子也塞。屋里、院子里人多,都在吃饭抽烟喝酒,闷得她都有些喘不过气,便走到房子外面的弄堂里,远处的山顶上就是那座寺庙,在朦胧月色下只能看到一点。园园忍不住靠着墙想,菩萨,我怎么就觉得你一点都不仁慈呢?
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隐约感觉脑袋靠到了一片温热。
“你来了……”园园那刻心里还在恍惚地想菩萨呢。
“你怎么可以这么不仁慈?”她以为自己不会为奶奶流泪的。但当她看到奶奶被火化成灰时,还是哭了。
站在她身前的高挑身影没有动。
程白今天有手术要跟,请不出假。等到下班才过来。刚下车,就看到了她。
她呼出的气息有些烫,他摸了下她的额头,都是虚汗。
“你感冒了。”
园园终于睁开眼,挺直了身体,看着面前的人,在昏暗的光线中艰难地辨认,“程白?”
“嗯。”程白应了声。
园园笑了,她摇了摇头,脑子里嗡嗡作响,她说:“我以前是不是特别喜欢跟着你?”
“难为你了……”
“那时候,爸爸走了,奶奶不理我,妈妈要照顾奶奶……你就当我、当我太寂寞了吧。”
她与他,是青梅竹马,却不是两小无猜。
程白站着没动。园园虚浮无力地走向屋里,他听到她喃喃说了一句:“我怎么会以为他是菩萨呢。”
两天过后,送葬的人渐渐散去。
一切尘埃落定,这天傍晚,戴淑芬和园园去了崇福寺。崇福寺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庙宇,在历史上几经损毁,又几经重修,到了现在依旧香火绵延。戴淑芬事先已经联系过,所以直接进到寺里说明来意,便有小沙弥喊了知客师出来接待。
走出来的和尚身量高大,身着一袭褐色的宽大僧袍,眉目舒朗,双眸中带着一抹细不可寻的微笑,向着她们双手合十。
好年轻!园园心想。但园园又觉得,这位大师很面善,但她想,应该、不可能是她认识的那位吧?
“不认识我了?程园园,我是姜小齐。不过,现在法号净善。”知客师不紧不慢地说。
园园愣在当场,这位光头大师真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啊……
戴淑芬也很意外道:“你是小齐?”戴淑芬记起来这是女儿小时候的同学,到她家玩过几次。
“是的,阿姨。”
之后由姜小齐领着,在地藏殿,园园最后告别了奶奶。趁着戴淑芬跟着小沙弥去办理一些事宜,园园对着姜小齐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姜小齐,真的是你呀!”
“阿弥陀佛,如假包换。”
“对不起,我感冒了。”园园捂着嘴退开一步,又道,“我就记得小时候课上讲‘我的志愿’。有人要当科学家,有人要当作家,有人要当画家,只有你,上去就说要做和尚,大家都笑趴了。没想到,我们长大都做了平凡的俗人,只有你,还真出家了。”
“靡不有初啊,嘿嘿。”
“以前没见你语文学多好,做了大和尚,居然还出口成章了。”园园被他逗乐了,又问,“做和尚感觉怎么样?”
“还行,最主要六根清净,没人烦我了。可惜不能吃肉很痛苦。”姜小齐调侃道。
要是边上还有不知情的人,听了也许会觉得这和尚有点不着调。只有园园知道,他的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辛酸。
姜小齐出生后不久,妈妈就过世了,他爸对他很凶,动不动就打骂。他上学穿的衣服多数是破了洞的。三年级的时候,园园和他成了同桌,好心的她偶尔会帮他把破了的衣服拿回去,让她妈妈补好,也常常拉他到自己家吃饭,因为上课的时候她常听到他肚子叫。
看着园园的表情由晴转阴,姜小齐赶紧扯开话题:“怎么,如果我说感觉好,你也想来?”
园园面上笑了一下,心里还有点闷闷的,于是也就没有说话。
“我看你满面桃花的,还是别来了。”姜小齐说着,伸手一指西北的方向,道,“那儿有几间禅房,是留给大施主偶尔来住两天的。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个槛外人了,看在我俩青梅竹马的交情上,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找我。我免费腾一间给你参禅。怎样,够义气吧?”
园园好笑地说:“我大概有点知道,你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混上知客师了。”
姜小齐赶紧伸出食指放到嘴前,嘘了声,道:“万事心知就好,别点破嘛,哈哈。”之后他问园园,“你妈妈可能还要忙一阵,我带你走走?”
“阿弥陀佛,恭敬不如从命。”
园园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妈妈带到崇福庙里拜佛,求平安,求学习好。但长大后她就不太拜佛了,她觉得信佛,是想舍去些什么,而不是去求得什么。她把她的这种想法说给了姜小齐听。
姜小齐赞道:“有点慧根。”
此时,园园的电话响了起来。她拿起一看,是傅北辰,赶紧接了。
“喂。”她的嗓子有些沙哑,但并不严重。
“感冒了?”傅北辰却马上就听出了不对。
“嗯……”
电话那头顿了顿,“是什么症状?”
“有点发烧,但又觉得冷,还一直流鼻涕……我鼻子有点鼻炎。”
“多注意休息。”
“嗯。”
两人又简单地聊了两句,等结束通话,园园才想回来,他这通电话,好像没说什么特别的事情,似乎只是打来关心她一下?
然后她听到姜小齐说:“程园园施主,你笑得都快媲美弥勒了。”
园园心里其实还因为奶奶的离去有些伤感,但傅北辰的几句话,一时冲淡了她心中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