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按照觉远的指点,找到了楞严经,现楞严经装在木箱之内,放置极为讲究。
这部楞严经为达摩真迹,是藏经阁最重要的经文,因此放在最后,看管也最为严格。
但是因为这部经典并不是武学,虽然重要,也没有放置在二楼。
尹志平在盒子里拿出楞严经,走到旁边的桌子上,开始细细翻阅。
在楞严经的夹缝中,确实现了一些蝇头小楷,记载在上面,密密麻麻。
尹志平看了几行字,便知道是《九阳真经》,心里有些激动。
这著作在夹缝中的字体虽小,但以尹志平的目力,倒也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光是看到内功心法一篇,便觉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
若不是他在山上阅尽道家典藏,也很难理解里面复杂的内容。
著作《九阳真经》的,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却也是绝顶高手。
他一生之中既做过儒生,也当过道士,更出家做过和尚。在儒,道,佛三家中领悟到各家的武功要诀,后来与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斗酒论武,胜王重阳后得以借到九阴真经一览。
在阅览完毕后因自觉其阴气太重,躲入少林将阴阳调和之术和自己根据九阴真经为基础而自创的九阳真经偷写于四卷《楞伽经》的夹缝中以流传于后世。
能够自创绝世功法,一身修为和王重阳应该相差无几。
后世觉远凭借一部经典,便可成为绝世高手,可见《九阳真经》的威力。
能够得到这部经典,尹志平心花怒放,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修炼。
尹志平虽然心急,但却没有慌张,平复心情以后,慢慢抄写。
他没有只抄九阳,那样未免有些太过引人注目,而且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检查他手中的经文,所以为了保险,他将楞严经也一字不差的誊抄下来。
这部《楞严经》,为宋译版本,只有四卷,称为《四卷楞严》,是本经,也是最早的译本。
这部经典共有六万多字,誊抄起来颇为麻烦,但是尹志平平心静气,慢慢抄写。
在抄写的过程中,尹志平也慢慢学习着楞严经。
这部被后世称为破魔大典的经文,蕴含着许多佛家至理。
主要讲述的是性与相,藉相了性,由相入性,同时还有‘了四门’。
四门指的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
除了八识之外,其他三种似懂非懂,但是八识,看完以后有些许领悟。
八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前五识是五官和身体感知,也是武者最重要的依仗。
将五识练到极致,便可成为江湖好手。
而意识则是感知集合,是脱胎于五识之外的,像梅风虽然眼瞎,凭借意识弥补,耳识身识变得极其强大,也可达到闻风而动的境界。
至于剩下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尹志平就觉得有些虚无缥缈,末那识是思量之义,阿赖耶识则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描述。
一边领悟楞严经的内容,一边誊抄,将九阳真经用纸张记下夹在其中。
六万经文,尹志平抄写了足足有七八个时辰,一共抄写了二百多页,厚厚一叠,里面就隐藏着九阳真经。
拿着抄好的经文,尹志平走到觉远面前,后者正拿着抹布擦拭着书架。
怪不得这里如此干净,看来觉远天天清扫。
一想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看守经文,尹志平便肃然起敬,这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是自己所比不上的。
尹志平拿着经文,对觉远说道:“小师傅,弟子已经将楞严经抄写完毕。”
觉远接过经文,翻阅了一下,然后在尹志平紧张的心情中还给了他。
然后觉远面带含笑,双眼里流露着赞赏,说道:“施主伏案抄写七八个时辰,这份毅力实在是让人敬佩。”
大部分人来这里抄写经文,大多只是为了拿回去炫耀或者放在家里求个心安。
哪怕真正的向佛之人,也不过只是抄写简单的经文。
比如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半个时辰便可以写完。
但是尹志平能够趴伏在那里七八个时辰,静心抄写,这份向佛之情,实在是让人心生敬意。
听到觉远的话,尹志平淡淡一笑,说道:“我刚刚落笔时,看到经文颇厚,心里有些急躁。但随着我的抄写,心情渐渐平复,而且领悟颇多。虽然我是为了让父亲开心而前来抄写经文,但是我想回去以后,我自己也可以领悟其中道理。”
觉远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说道:“施主大善。”
尹志平也回礼,待得直起身子后,他说道:“那弟子告辞。”
“施主慢走。”
觉远将尹志平送出门,然后返回寺庙。
尹志平则在其他僧人的带领下到达前院,走出寺庙。
在黑漆漆的夜幕下,尹志平的心脏因为紧张和激动而砰砰直跳。
沿着石梯,一直走到山脚下,尹志平才松了口气,看着手里厚厚的经文,他的心情激动无比。
《九阳真经》,终于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