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所幸韩明知并没有立刻用笑里藏刀发起进攻。
苏仪心中暗暗叫苦,他原本想借助闭眼的条件来创造优势,没想到这条件对韩明知并不能起到大作用;这耳听四路的特技,苏仪不知道自己得磨练多久才能学会。
但同时,苏仪也对笑里藏刀的性质有了些许把握。
神铁极其坚固,即使受到巨力打击也难以折毁,但在与敌人的力量对撞、神兵受到冲击时,会进入“震荡”的状态,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使用笑里藏刀,这一点,苏仪早在上个月蛮族大举南侵、见到几位老元戎与一干豪杰飞将的神兵运用方式时,就已经摸清了。
苏仪拼命思索对抗笑里藏刀的方法,但下一瞬间,他看向前方,神色骇然不已。
只见韩明知在胸前竖起剑指,高声念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是奇谋“兵贵神速”的发动口诀,意思很直白,那便是快速行军,令敌人来不及准备,经由意想不到的路线与方法,进攻敌人防备薄弱的地点。
就连后世都有俗语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高手的对决已经无需花哨的招式,当一招一式的速度达到极致、超越敌人的反应速度时,只需最简单的一剑就可以杀死敌人、结束战斗。
而这句俗语放在战争中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守城还是侵略,战争的准备与动员都需要很久的时间,这个时间便是“反应速度”,而当另一方提前完成准备,便可以快速行军,攻击不备之敌,这便是“招式速度”;当我军突然兵临城下,而敌人却还没有做好守城的准备时,就能轻松克敌制胜!
而“兵贵神速”奇谋产生于曹操在平定河北与辽东的远征之中,乃是郭嘉为曹操献上的计策。
《魏书·郭嘉传》记载: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占据了冀、青、幽和并等十数州之地,并且在随后的战争中杀死了袁绍的长子袁谭;曹操兵势浩荡,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没有能力抵御,为求活命,竟然以出卖边境情报为条件,倒戈投靠了蛮族乌丸氏族的单于蹋顿。
蹋顿得到情报,趁机袭扰汉朝的边境;不时地有蛮族士兵越过山间小道,劫掠乡里,百姓苦不堪言。
曹操见状,想要重新起兵征讨蹋顿,平定河北,但又担心刘表与刘备趁机袭击中原,扰乱他的后方。
于是郭嘉在曹操面前进行了一场庙算,指出曹操现今已经威震天下,乌丸氏族仗着他们在偏远地区才敢肆意妄为,如果曹操举兵突然袭击,一定能灭了他们;而如果让袁尚和袁熙喘过气来,聚集河北的残部,再加上蛮族的相应,恐怕边境不保,一旦长城陷落,那么在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等十几州也难以保全。
而刘备虽然名义上投靠了刘表,但却受到后者的猜忌;刘表自知才能不及刘备,不会给后者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刘备不受重用,也断然不肯为刘表尽心尽力,所以曹操出征不会有后顾之忧。
曹操是有史以来最善于纳谏的君主之一,听郭嘉的这一番分析极其有理,便毫不犹豫起兵出征。
大军过了黄河之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我们此次出征要奔袭数千里,军用辎重太多,以至于拖累了行军速度,如果让蛮族刺探到我军的情报,他们必然会有所准备;不如舍弃笨重的器械物资,全军轻装前行,昼夜兼程、倍道而进,趁敌不备发起进攻,肯定能大获全胜。”
曹操再次采纳郭嘉的计策,舍弃辎重,加快了行军速度,飞出长城,一举突入乌丸族的核心驻地。
曹军神兵天降,乌丸蛮族惊慌失措,仓促迎战而一败涂地,圣道传颂奇观显现,形成“兵贵神速”奇谋,蹋顿单于被当场斩杀,袁尚、袁熙逃亡辽东,太守公孙康为表对汉室的忠心,杀死两人并将首级献给曹操,于是河北才完全平定。
这一战杀的草原都被染红,曹操用了极少的代价,将几十万乌丸蛮族尽数歼灭,一命不存;元戎的威仪震慑四方,周围的几个大型氏族竟然远远遁去,不敢来援,而且此后数十年都不敢南侵中原。
此刻,擂台上,韩明知发动兵贵神速,代表着他意欲快速决胜,不会再给苏仪丝毫机会。
而从天地能量的躁动上来看,韩明知的奇谋已经达到了二阶。
兵贵神速的基础效果是加快移动速度、并保持体力,多为出征行军时所用,晋阶时甚至还能与“一战而定”一样,加快动作与招式的速度,虽然效果略微逊色于后者,也不能增强穷兵黩武与笑里藏刀的威力,但胜在持续时间极长,撑到这场试剑结束也绰绰有余。
口诀念罢,韩明知的衣袍无风鼓动、猎猎作响。
随后他一指点向苏仪,流火古剑再次从空间波纹中跃出,携带着天崩的威势,扑向苏仪。
剑光回荡,似霜月之刺芒;怒焰焚身,如烈阳之炙烫!
流火古剑的威力正在无数倍地增长,即使是武士的防御都无法抵挡这种力量;而受到“兵贵神速”的影响,古剑竟然转瞬间爆出音障,突破音速,只要眨眼间便可以斩下苏仪的首级!
苏仪的心脏一突,差点就想要缴械投降,大喊认输。
千钧一发之际,苏仪的自我雕像重重一震,“还我河山”四字放出万丈光华,辉耀练兵场的上空;与此同时,在一种奇异力量的驱使下,苏仪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发出一道玄奇的吼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