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反对,“上阵杀敌岂能儿戏。”
女帝左右思量,半响才道:“准了,太央接旨。”
九九吁出一口气,跪地领旨。
这几日真是没白忙活,如今的九九也算是有一小众谋臣,她隐晦的把自己的难处,跟那些招来的书生才子们念叨几次,便有人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既然有些事情改变不了,那就把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是生是死全凭智慧和运气。
给他这个意见的就是王掌柜的侄子——王常。
九九当时恍然大悟,上官家讨伐扬州叛乱是已定事实,但参战的将领却是可有变通,只要她把帅印接到手中,亲自上战场,凭着知道前世走向的金手指,那么便算是握上了主动权。
九九出征用的还是上官家的军队,消耗的也还是上官家力量,跟史书也没有出入,同样,也不会影响女帝和李弘想要的利益。
就是说如果九九战败,或者损失巨大,那么上官家一样会倒。
九九也明白李弘会帮自己说话的心思,这样不但可以一并消耗上官家的实力,同样的也把九九她自己卷了进来。
在李弘眼中,九九这么解棋是最不聪明的做法。
但在相对立场上的九九眼中却不然,因为她在已知的结局面前博得了一线生机。就是自己能漂漂亮亮的打完这一仗,而不损上官家一丝一毫。
事情的结局是,九九虽接了帅印,却是副将,先带一部分兵马前去扬州讨伐叛党,而远在东北边塞的上官铭派出五子上官惊涛为主将,领一只铁骑从塞外赶回来与九九配合。
但结局中也有意外,那就是在九九接过诏书的一刹那一直不语的李隆站了出来。
那日李隆缓缓走出,跪拜,一样的说辞,“请母后,派儿臣随军出征。”
全朝上下又是一阵骚动,不明这六皇子又是闹哪样,人家保的是崔家江山,现在李家改称臣已经很憋屈了,还嘚瑟嘚瑟的跑去帮人家平反,就算是母子也是一样。再说,人家皇上连一个镇南王都弃之不用,怎么还会选择一个有继承身份的皇子 。
女帝当然也是这么想,但毕竟是亲儿子,又跪在这,她也不得不说话,“隆儿,乃千金之躯,战场上刀枪无眼,还是留在朝中随侍在母亲身边吧。”
女帝这么一说,众臣好像明白这六王爷的意思了,他这是趁机出来卖个好啊,此举聪明啊!
可李隆却并没有见好就收,道:“扬州叛乱是已匡扶李家为名,起兵造反。”
他这话一说出口,满朝哗然 ,纷纷用担心的目光朝李隆看过去,想这六王爷是疯了么,这话都敢说,不怕女帝一生气直接给他流放出去。
女帝胸口明显得波动起伏,面上却不动声色,仍用母亲的口吻问道:“隆儿这是何意啊。”
李隆不卑不抗,回道:“隆儿之意便是 ,如果隆儿已一个李家王爷的身份起兵讨伐,就是昭告天下,李家已俯首称臣,甘愿奉母亲为大昭皇帝,这样便让那扬州叛乱师出无名,失去民心,便可加速叛党的灭亡。”
女帝点点头,“有理,准了。”
李隆此举一出,讨了崔家人的欢心,却惹了李家人不满,就连一心辅佐他的太傅王建安都气愤不已,称病半月没再早朝。
就连李弘都疑惑不已,一时半会分析不出来李隆此举的目的,他这个做法虽然能让女帝暂时对他放下戒心,可依旧会怀疑他领着先帝遗留的忠臣良将暗中谋反。同时李家那些原本对他忠心不二的旧臣,也会因为他这一举动,而产生动摇,没准还会倒戈转去辅佐李智。
他那个六弟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玩世不恭的六皇弟,李弘实在是不相信他会无缘无故做出这么蠢的事情。
难道他是想借此讨好上官家?
李弘又自行摇摇头,上官家现在表面受器重,可是稍微有些眼力的明白人都看得出来,女帝是只是想先安抚上官家,然后在慢慢夺他兵权。
在这一点上女帝和李弘不谋而合,他们如今的共同目标都是上官家,对于现在的女帝来讲,最危险的不是李家皇子,不是撑起她半边天的自己。而是手握重兵的各路军阀,不只是上官一氏,还有手握几万兵马的镇南王都是她先要收拾的对象,所以现在巴结他们都不是良策,稍微想想都能想明白的事情,李隆和李隆集团的谋士不会想不出来。
同样待上官家一倒,就是他们俩之间的战争了,李弘也在盼着那一天 。
这边李弘还未琢磨透,那边李隆与九九已经整装待发了。
其实不但李弘想不明白,九九也不明白,她把李弘分析的那堆也分析出来全数说给李隆听了一遍,才道:“所以,你此时跟随我出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我上官家这颗树如今根基都不再牢靠,你是靠不住的。”
李隆回以一笑,“你也这么想?”
“……"看来很多人都劝过他,那九九更是不明,“那你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李隆目光望去远方,“你们都想这么多,把各种厉害分析的透彻无比,猜测本王到底是有什么计策,耍的什么花样。呵呵……”李隆又转回眸,看着九九,“却为何猜不到,本王想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去战场保护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