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有力的鼓声清晰传来,片刻过后响彻皇宫。向恂猛地睁开眼睛,即刻起身,甚至顾不上向宛茗解释。宛茗隐约觉得不对劲,预感到有事发生,拉住就要出去的向恂,“怎么回事?”
“传声鼓响了,说明有敌军进犯疆界”,向恂一脸焦灼,抽回被宛茗抓住的手,“你待在这里别出来,我去看看。”
“报……” 就像回应了向恂的话,通报的探子已经进宫求见。
向恂走出寝宫,宛茗也已经穿好衣裙,前后到了正殿,一切都符合向恂的判断。
“启禀公主,硅国八万人马侵入我朝东海边界,我军奋力抵抗,恳请公主速速派军前去增援!”
“传本宫命令,马上召宋将军,张将军进宫!前方情况具体如何,你再仔细说清楚!” 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宛茗并没有太慌张。
“这场是硬仗,而且是非打不可”,突袭而来的战争状况,向恂能想象得到,比起说明解释,向恂直接给宛茗分析,身为泾地人的向恂毕竟比宛茗更了解硅国这个老邻居,“硅国四面环海,疆域有限,一旦遭遇洪涝海灾,损失惨重。单从这一点来说,硅国不劳任何一国出兵便有覆国之忧,自生自灭。但是硅国国君不傻也不蠢,特别的危机意识让每一代在位君主都励精图治,只专心做一件事,那就是富国、强军。这也是硅国能在这次雨涝灾害过后发兵侵犯的原因,危中有机,他们认定现在的泾地经过战乱和天灾已是不堪一击,于是先发制人,目的在于扩大疆土,所以其他任何谈和的条件都不能让他们满意,除非割地。”
“但是”,向恂转向宛茗,“硅国地小兵强,又占据地理优势,一座,两座城池根本不可能让他们退兵。不退,那就只有迎战!”
宛茗沉吟着,若泾地的兵力倾巢而出,那么泾地便等同于空城,风险太大。要从原朝调兵的话,从距离和时间上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传令下去,营中两万士兵待命,由宋将军统领前往东海疆界支援我军,另外同时通知皇上,要求增派士兵驻守泾省,以便随时补充军力和物需。”
“是,公主!”
临危不惧的气势和果断理智的指挥,向恂略显惊讶地看着宛茗,再次领教到了宛茗的独特与出众,不愧是有皇家风范。
“我需要泾省的地形图,还有你的帮助。” 宛茗看着向恂认真地开口,向恂点了点头,和宛茗一起站在书案前。
找齐了所有宛茗可能用得到的卷轴,向恂一一作出解释,指明关键之处,让宛茗省了不少功夫。
“三条进攻路线中,头两条水路可行,硅国可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兵,着陆之后形成包抄的局势,海上的防线一旦被攻破,那么我方就会处于被动。第三条路线是陆路途径,好处是和北边的水路相距甚近,可以相互配合,坏处则在于陆路迂回难走而且距离远,时间和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硅国从此进攻的可能性偏小。所以……”
“我方应全力准备水上应战。”
“没错”,向恂肯定了宛茗说出的结论,在地图上勾出南北两条水路,“硅国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就在于他们的军队全都熟悉水性,船队的防御能力也不可小觑,对付马背上训练出来的原军将士可谓绰绰有余。如果等他们上岸之后再反击就失去了先机,胜算少了一大半。就水战而言,硅国八万士兵可敌原朝马背英雄十万有余。”
向恂道出了原军最大的劣势,说得虽然有些不留情面,但确实是实情,宛茗也很清楚。以往硅国没有与原朝为敌是出于诸多考虑,现在原朝将泾国收为属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了硅国一个攻击的缺口,就像向愐谋反给了原朝可趁之机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硅国以其长处打原朝短处,势必要讨些甜头。
“据我所知,我朝亦有水军备战,不能说是完全束手无策。” 宛茗对国情尚算了解,原朝若是自恃甚高,忽视水域方面,早就会陷入挨打的局面。
“但是训练不比硅国的先天条件,你想想看,原军有多少年没有出兵水战,要说把握,你有多少?”
宛茗心知肚明,也明白了向恂没说出口的潜在对策,“事发突然,且敌军来势汹汹,纵使父皇尽早派兵仍需要时日,眼下……”
派出原泾国的军队将是较好的办法,泾国和硅国此前相安无事已经足以说明两*事势均力敌。但泾国才被原朝吞灭,泾国士兵一旦背弃原朝,甚至和硅国联合,无异于放虎归山,将后患无穷,原朝皇帝恐难答应。
作者有话要说:多更无能,或许等养肥了,从整体看文会好些。
平安夜会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