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为都市年轻人减轻压力的地方。
姚丞昊带她来的是一个名叫“卡夫卡”的音乐小酒馆,装修地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奢华,却自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清新雅致。酒馆的老板是一个拥有一半日血统的自由撰稿人,曾去过瑞士,雅典,意大利,土耳其,罗马,还有美丽的西西里岛。曾经出版过几,也曾名噪一时,最终却只是愿意幽居在这僻静的海边,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姚丞昊对这里显然是早已经熟门熟路了,他的步伐永远是快而疾,亦绾跟上去似乎有些吃力,她的高跟鞋踩在乌木地板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天花板上吊着两盏雕花绢灯,摇曳着,晕黄的灯光反射在花房幽蓝色的玻璃罩上,映着那花架上一排排盆栽的绿薄荷像红砖瓦房脚边那微微泛灰的青苔。
虽然亦绾是出于好奇才跟着姚丞昊进来观看观看,但对于一向出手阔绰的姚大少爷会来这样一个朴素到毫不起眼的小酒馆,亦绾压根就觉得他肯定又是哪根筋搭错了。
虽然酒馆里的生意在这个季节甚是清淡,但老板却是一个热情的爱好爵士乐的老男孩。金属酒架旁,熨烫得笔挺的中山装妥帖地穿在身上,戴板寸黑色框架眼镜,巴留有一小撮青灰色的胡茬,颇有些金庸古龙武侠小说里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派。
一向嬉皮笑脸没个正经的姚丞昊在这里却很少说话,倒是酒馆老板彼特的喋喋不休让一肚憋得慌的亦绾觉得有点相投契的味道。姚丞昊似乎有些不耐烦地吹着口哨,在彼特的印象里,虽然英俊潇洒,风流多金的姚少身边从来就不缺那些狂蜂浪蝶漂亮妩媚的女人,但他从来没有带过任何一个女孩来过这间酒馆。每次隔三差五的来一趟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坐在窗边,就着一瓶雪莉酒,可以整个午都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那片海,不说一句话。
虽然彼特与姚丞昊已是多年的老友,当年初次在日东京相识的时候,姚丞昊手里正好拿着的是那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二丁目街头的一家私立小图馆里。姚丞昊是趁着度假的父亲打高尔夫的间隙偷偷地从高级酒店里溜了出来。那一年是姚丞曜出车祸后的第三年,他似乎一整个冬天都在读那,当年在图馆里打零工的彼特觉得姚丞昊像极了里面的那个孤独的少年,田村卡夫卡,那微微蹙起眉头时的天真的神气,有时像个淘气的孩,有时又像个故作老成的小大人。
几年以后,他没想到会在中国再次与姚丞昊相遇,后来他在海边开了这间小酒馆,姚丞昊经常一个人开着车兜风到这儿来,哥们俩个就小酌几杯。
亦绾倒不曾见过这样的姚丞昊,只是他身边的那些莺莺燕燕都有够亦绾觉得够呛,而且他最爱看的不是《金瓶梅》吗?啥时候整出村上春树这么高级的小资玩意儿出来了。
亦绾忽然觉得遇到彼特这么个话痨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一会儿功夫就几杯威士忌了肚,海边的烟花朵朵盛放开来,如一痕痕红绸划破黑夜的伤口,“劈哩啪啦”,朵朵绽放,朵朵坠落,一截截烟灰坠入深海,亦绾仰起脖“咕咚咕咚”几声又是几瓶啤酒了肚,一线入吼的冲动,舌尖的苦涩渐渐就开出了一朵清芬的花,酡红上了脸,滚烫的灼烧感,脑袋昏昏沉沉地做不了主,虽然心里跟明镜似地,但嘴里却“嘟囔嘟囔”地指着眼前的那抹重重叠叠的身影骂骂咧咧道,“阮家明,你这个孬种,你这个王八蛋,我萧亦绾到底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的,你竟敢……你竟敢……”
也许是借酒装疯,也许是心里真的是憋屈了太久,亦绾一骨碌地跳了起来,揎拳搙袖,酒劲上了头,她死死地攥着那个摇晃不停人影的深灰色衬衫领咬牙切齿地破口大骂着,酒气喷在他的脖上,痒痒的,亦绾忽然觉得眼前有无数枚人影在晕黄的灯光晃动着,像青梅山上那纠缠不清的一幕。心里的酸楚,涌到耳根底,连整颗牙齿都快酸掉了。不知过了多久,亦绾终于使了浑身的解数,像只疲惫的小刺猬,卸了所有的武装,烂醉如泥地趴在了桌上,不省人事。
窗外不知何时又起了毛毛的细雨,淅淅沥沥,没没了,海边放烟花的大孩们也都跑得无影无踪,沙滩上只留一枚一枚深灰色的脚印。
如果当时亦绾走得迟一点,或许她会看见在这样一个没有月光没有灯火的夜晚,曾经有一辆黑色的布加迪轿车以怎样的一种疯狂的速度在马路上发了疯一般地兜着一圈,一圈,一圈,他以为她不会走远,他以为她终会站在原地等着他去找她,那样甜蜜而倔强的笑脸,那被煤炭屑烧红了的粉扑扑的小脸,仿佛只要稍微地伸一伸手,就够得着。
当最后一截烟灰灼烫了食指的时候,阮家明猛然从方向盘上仰起头,雨水“啪啪”地敲打在厚实的车窗玻璃上,第一次他感觉到有泪水从手腕一直流到了臂弯里,锥心刺骨地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