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的同文行,已经在旧金山建立了分行,经营美洲航运业务,北到加拿大,南到玻利维亚,都开设了航班,沿着美洲海岸,将一个个华人聚居区联系了起来。
这样一条锁链形成之后,当地华人不只局限于一地,而是开始在美洲海岸线上活跃,他们将南美的蔗糖,北美的工业品,通过这条航线进行交换,开始获取丰厚的利润。
而旧金山就是天然的中转站,美洲西岸丰富的物资,沿海进入旧金山,在通过火车往东可以进入美国市场,而通过海路,横穿太平洋就能进入亚洲市场,主要是大明市场。同时大明的各种工业品和手工制品,也通过这条商路,进入整个美洲市场。
这就是大明在美洲移民的意义,形成华人社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依托这些华人社区,形成华人的商业网络。这条商业网络是如此重要,一旦形成规模,无异于将整个美洲西岸,变成华人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市场。
而唯有牢靠的华人社区,才能支撑这一个个商业据点,因为在排华的大背景下,华人是不可能跟让白人接受,融入白人的商业网络,分享他们的商业利益的。
所以朱敬伦才如此重视在美洲的移民,至于说对美洲土地的野心,也只是野心,心里想想罢了,真的将哪里变成大明的国土,太不现实。
几年前的救灾行为,大明付出了高昂的资金成本,往美洲输送了上百万人口,但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因为一个华人商业网络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了。随着这个商业网络形成,大大促进了华人资本在美洲的积累,加拿大李黄这种情况是例外,但在南美,华人早就形成的小商人团体,开始升级资本,从在当地经营小商品,渐渐开始向跨国贸易发展。
华人的跨国贸易,也给同文行的航运提供了支持,在救灾结束三年之后,同文行的航运业开始盈利了。
朱敬伦看到这种情况很欣喜,他一直都觉得,华人跟犹太人两个古老民族身上某些特质十分相像,比如都重视教育,都能在异族环伺之下保持自己的文化,并且越压越强,只有时间够久,始终能够站在较高的地位,后世加州的华人人均收入已经高过了白人的水平就是一个例子。
而犹太人之所以做生意那么厉害,除了几千年来积累的商业知识好文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犹太人走到哪里,都能借助和利用当地的犹太人网络,因为犹太人是一个世界民族,才能做世界的生意。
朱敬伦想让华人做世界的生意,成为世界性商人,那就必须先让华人成为世界性民族,向欧洲扩展难度很大,但在地广人稀,生存空间巨大的美洲,哪怕是美国这种排华势力强大的国家,也相对容易。
现在华人虽然还没有成为世界性民族,但至少已经在环太平洋区域,成为了一个跨地域民族,接下来就是支持华人在这个商业圈中,逐步往上走,成为站在环太平洋利益圈中,站在产业链顶端,舔舐商业蛋糕最上层奶油的商帮。
为此,朱敬伦决定,采取三大措施。
第一,支持同文行在美洲西岸从阿拉斯加到玻利维亚建立商号,同文行作为跨太平洋的大商行,当地华人商人作为二级代理商,当地人可以得到地区分销商的角色。
第二,沿环太平洋各个港口,建立以扶持华人商业为目的的银行,给当地华人经商提供支持,尽量缩短他们资本积累的周期。
第三,鼓励大明的商业力量走出去,去广袤的太平洋大市场攫取利益!
朱敬伦计划在十年之内,彻底推动环太平洋利益链走向成熟,让这个利益链成为大明工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台发动机,推动大明工业持续不断的发展。
而旧金山将是这条利益链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支点,这里绝对不能有失,可是困难很大,因为美国的排华法案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