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天摸着下巴,思路也变得愈发不着调起来。
就在他已经开始思索学院里有没有哪个年轻女老师能栓住对方的时候,常浩南终于坐回电脑前面,正式开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算例演示了。
相比于刚才的理论讲解,大家对于这部分还要更感兴趣一些。
自然也包括唐林天在内。
于是他只好暂时收拾心思,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前面的幕布上,同时把笔记本翻到了新的一页,准备看看对方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功底究竟如何。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常浩南说着打开了电脑上面的3d建模软件,趁着加载的功夫继续讲道:
“对研究对象进行三维建模、建立仿真计算域、对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确定计算模型、求解计算和仿真结果后处理。”
一个真正的仿真模拟项目如果从三维建模开始计算的话,最少也得花上个几天时间,所以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整个过程都进行一遍。
早在组会开始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这一部分内容的详略分配。
“这个计算模拟过程,很多相关的指导书都会讲到,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所以我的重点会放在模拟中的一些细节和要点上面,算是我的一些个人心得,课本上面应该是找不到这些内容的。”
常浩南这句话只是随便一说,但却让下面一些平时上课只是念教材的老师多少感到了几分羞愧。
“在建立三维模型之后,一定要记得对模型进行进行必要的修正,否则就有可能在网格划分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现在屏幕上的这个模型就是一架飞机的机头部分,我们需要对雷达罩头部这一小块进行实体化修复,以使其适用于体网格划分……”
“根据我的经验,三维体网格质量至少要达到0.25以上才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仿真模拟,所以对于复杂模型不要直接生成体网格,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对线网格进行设置,再对面网格进行设置,从而生成表面壳网格,在此基础上再由壳网格生成体网格……”
因为常浩南直接使用了之前做歼7改进型时候的工程文件,因此需要他真正上手操作的部分很少,但这非但没有影响这个过程的精彩程度,反而让他腾出精力来对操作步骤中比较难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细讲,并着重进行演示。
这些内容大多数就跟系统没有关系了,而是常浩南在上一世二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大量经验。
对于下面正在听讲的绝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把系统当时提供的“最优解题过程”给他们重复一遍,其实意义不大。
反而这些前人的经验教训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搞过研究,或者写过代码的人都知道,最令人绝望和痛苦的时候是,你明明知道出了问题,但却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因此常浩南分享的这些“错题集”很快就在一众听众中引发了大量的共鸣。
甚至有人因此而当场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错误所在。
正在记笔记的唐林天更是暗暗心惊,常浩南刚才在上面讲的那些模拟技巧和关键点,很多都是他连想都没想过的。
有些是从未遇到过,还有些是遇到过,但此前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数值模拟这东西,很有可能出现错误碰撞得到正确结论的现象,但这些被掩盖的错误并不会真的消失,迟早有一天会在其它项目上爆发出来。
他简直难以想象这个明明只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经验。
这更加坚定了唐林天要把常浩南留在学校里的决心。
“在结束计算之后,如果想要进一步确定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还可以对网格数量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进行独立性验证,不过这个并不是一定要做的部分,加上现在时间也已经不早了,所以我想今天就先到这里,希望我刚才汇报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随着常浩南最后表达感谢的话音落下,整个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