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大国崛起1644 > 第203章推行纸币

第203章推行纸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番倒腾下来,老百姓手中一两白银,则变成了1.2两白银,直接增值百分之二十。

“你呀!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我且问你,老百姓将所有铜钱,都兑换成了白银,他们平常购买柴米油盐怎么办?”李鸿飞反问道。

确实,一两白银,相当于一百龙币的购买力,可谁家出去买盒针线,也揣着百元大钞?

而且就算揣着百元大钞,可商家总得找零不是?

碎银子虽然也有,但碎银子的重量极其不标准,也很难现场进行切割。

若是碎银子找多了,商家要亏本,若是找少了,老百姓又不划算。

这也是为何铜钱一直尾大不掉的根本原因,官银的标准计量是以两为单位,那些几钱几钱的碎银子,全都是民间私自切割出来的,真正用于交易中置换差价的,主要还是铜钱,原因无他,铜钱足够标准,谁也不吃亏。

如果真像吴浩所担心的那样,老百姓全部将铜钱换成银子,李鸿飞反而该笑了。

因为华夏银行兑换铜钱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进不出,你拿多少铜钱过来兑换,我都照单全收,但要想从我这里兑换铜钱,门都没有。

如此一来,只要挺过前期的挤兑风暴,市面上便会只流行两种货币,一种是金属硬通货币——白银。

另一种则是纸质货币——龙币。

“大人的意思,是要绝了这铜币市场?但大人可知,这民间铜币究竟有多少吗?”吴浩还是有些担心。

大明立国两百八十余年,期间铸造的铜币不知几何,若是一下子全部涌出来,要不了多长时间,华夏银行就会因为储备金不足,从而陷入挤兑风波,龙币计划也会因此破产。

同时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铜钱作废,华夏银行兑换的这么多铜钱,岂不是一个无底洞?

就算熔炼之后卖给武器制造商,但这其中又是一大笔亏损,华夏银行发行纸币确实赚钱,但也不能这样亏下去吧!

“其实你先前那套换算方法确实很精明。”李鸿飞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夸赞起吴浩的铜钱换银钱的方法。

“这算不得什么,只要是稍懂算术的人,都能明白这一道理。”吴浩回答道。

“既然所有人都懂,那你若是想赚取更多差价,你会怎么办?”李鸿飞再次询问道。

“还能怎么办,就按照刚才的办法,以白银收购铜钱,然后去华夏银行兑换出更多的白银,然后继续收购铜钱..........如此反复,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吴浩说道。

“然后呢?当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你觉得铜钱还会如现在这般廉价吗?”李鸿飞笑着说道。

“您是说.........大人英明啊!”吴浩瞬间便读懂了李鸿飞的意思。

现在的铜钱确实不值钱,一两白银能置换1200文铜钱,但所有人都在储备铜钱,置换铜钱的时候,铜钱也就不自觉地开始升值了。

而且随着华夏银行只进不出的兑换策略,铜钱与银钱的价格比例也会急剧缩短,变成1100:1,1050:1即使变成华夏银行规定的1000:1也有可能,说不定随着时间推移,市面上的铜钱越来越少,最终变成900:1或者800:1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铜钱又失去了购买力,必须兑换成龙币,最终结果只能是白白便宜了华夏银行。

毕竟铜价上涨,会导致武器制造成本增加,而华夏银行兑换下来的铜钱,却始终是按照1000:1进行兑换,即使按照普通铜价卖给武器制造商,哪怕还会有所亏损,但也亏得不多,可谓是一石二鸟。

“所以只要挨过了前期的挤兑风暴,今后华夏龙币的坚挺程度,将与白银一般无二!为此,华夏银行准备了八千万两(2500吨)白银储备,足以应对眼前的危机。”李鸿飞信誓旦旦地说道。

这些白银储备,可没算上沿海各地商人存入银行的资产,纯粹是当初几家入股商户投资的本金,加上最近这段时间,从南洋地区开采矿石赚取的利润。

其实在准备发行龙币之前,李鸿飞就考虑过如何与铜币进行置换,最初的想法,是按照市场行情,直接用白银兑换同等值的铜币,这样一来,就有效避免了铜钱兑换龙币的差价。

但为了尽快打开龙币市场,确定龙币的货币地位,李鸿飞这才让华夏银行“大放血”,直接实施龙币与铜钱等价兑换。

最初就连吴浩都觉得这个方案很疯狂,更别说得知这一消息的老百姓了。

“可这样做,华夏银行确实不会亏钱,甚至有可能大赚一笔,但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好吧,吴浩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一开始他担心老百姓从中赚取差价,让华夏银行亏损严重。

现在又开始担心,华夏银行从中获利太多,让老百姓亏损严重。

毕竟一旦取缔了铜币市场,华夏龙币自然会独占鳌头,可华夏龙币的成本有多低廉...........说白了就是一张纸而已。

只要确立了龙币的坚挺地位,这张一文不值的“纸”就能变成值钱的货币了。

“你就放心吧,真正敢赚取其中差价的,都是那些喜欢投机倒把的商人,这次就当给他们一个教训,让其明白,什么钱能赚,什么歪主意不能打!”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确实,一户普通老百姓,全家的积蓄,也不会超过十贯铜钱(一万两千文左右),这些人哪有魄力进行大宗量的货币置换。

只有那些世家财阀,一直以囤钱屯田赚取差价的家族,才敢动这个歪脑筋。

如果这些人能在铜价上涨之前及时抛售,或许还真有得赚,可如果贪心不足,则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